俗話說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”,很多人都會忽略好好說話的重要性,尤其是身為家長的成年人,社會交際、工作學(xué)習(xí)都能謹(jǐn)慎有加,但對待自己的小孩卻不能靜下心來好好說話。
很多家長都覺得對待自己的小孩,不需要像對待其他人一樣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語氣,所以口無遮攔,肆無忌憚。但其實這些語言都像一把無形的利刃,扎在了孩子的心里,親的人用語言對孩子造成更深的傷害,讓孩子的心里布滿傷痕。
父母是孩子人生中,任教時間更長的老師,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更大,遇事暴躁,不冷靜,開口大聲責(zé)罵的父母,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。長此以往,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、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,孩子都不愿理你。
父母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(zé),不僅收不到效果,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(yǎng)成、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,這時候就要考慮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了。
1、注重措辭和語氣
對于父母來講,不去控制自己批評孩子是很難的,所以在說話前一定要多加考慮,運用恰當(dāng)?shù)拇朕o和語氣,效果會事半功倍,盡管在改變初期聽起來會比較別扭和生硬,只要堅持下來,孩子自然會明白你的意思。
2、降低說話的聲調(diào)
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場面,大人高聲責(zé)罵,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小,雙方的情緒逐漸激動,逐漸口不擇言,氣的雙方都一肚子氣。
家長可以有意的降低自己說話的聲調(diào),不管是不是在批評孩子,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,低聲調(diào)的言語在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可以讓人理智,也可以讓孩子的抵觸心理有所松弛,更有利于雙方的溝通。
3、不使用攻擊性的語言
說話要就事論事,不能隨意使用攻擊性的語言發(fā)泄自己的情緒,從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。
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,上到百歲老人,下到嗷嗷待哺的嬰兒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思敏感,更想得到父母的尊重,這種尊重能使孩子產(chǎn)生自信,是成長的重要動力。
說話是一門藝術(shù),好好說話更是一門學(xué)問,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,也要以身作則,身體力行地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!